“共享經濟”大家已經熟悉了,共享單車、共享農機、共享莊園,都在打開三農領域的新視角。但是,沒有最新、只有更新,“分享經濟”的概念又誕生了,而且還在一些領域開始了實踐。
首先我們來分清一個概念,共享經濟和分享經濟有什么區別?
共享經濟的擁有者和使用者不是一個人。比如說,共享單車,車是人家公司統一配置的車,就放在路邊,誰用都可以,用完了付款停好就行了,這其實就是租賃經濟。
但分享經濟不一樣,分享經濟的擁有者和使用者是一個人。比如你有一輛自行車,平時除了上下班之外都不騎,那么就可以在不用的時候租給別人,別人用完了,付給自己租金,車還是自己家的。
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張新紅認為,分享經濟是大趨勢,分享農業值得期待,農業將成為分享經濟的先一個風口;分享農業可能會讓我們重新定義農業、農民、農村電子商務。
事實上,所謂分享農業,就是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分享涉農資源,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現代農業經濟活動的總和。
那么,分享農業都可以應用到哪些領域呢?
1、農田的分享。農田分享的目標可以用一句話來描述: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私家田園和農產品特供渠道。
2、畜禽產品的分享。吃上自己家的放心肉。你想過可以吃到會上樹的雞嗎?將來你會有機會在網上認養幾只。不僅如此,湖南的黑山豬、內蒙的綿羊也都可以認養到。
3、農機的分享。我國農業有一個特點就是土地的碎片化,農業小規模化使得買一個非常貴的工業機械,他的購買成本、維護成本、閑置成本都是相當大的,這就給農機的分享提供了空間。
4、資金的分享。不因缺錢誤農時,以前農民的小額資金貸款難度很大,如果將來出現農業眾籌或農業P2P借貸,這個問題就可能得到很好的解決。目前國內已經有一些農業眾籌的成功案例。
5、農技的分享。在網絡上把所有有一技之長的專家整合起來,可以回答你各種農業問題。過去有過類似的農業咨詢熱線電話,發揮了一定作用,但也存在嚴重不足,如專家資源有限、聯系是暢、缺乏可持續發展機制等。農技分享平臺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。
6、勞務的分享。作為任何一個農民,可以忙時務農、閑時務工,外出打工不用愁。
而如今,分享農業已經成為風口。
首先是需求強烈。人們生活水平提升后對高品質個性化農產品的需求增加;現代農業新業態對農業資源提出了新需求;信息不對稱帶來優質農產品供需脫節。
其次是供給充分。比如大量分散的、海量的農業信息資源或者是涉農信息資源得到有效利用了嗎?恐怕還沒有。
再次,就是發展分享農業的條件已經成熟,可以說分享農業即將迎來新的爆發點。
由此看來,分享經濟+農業碰撞出的分享農業,是風口但不是一陣風,它是經濟發展周期中的一個新階段,也是農業新業態的一種新模式。